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馬學玲)“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國家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禮群18日表示。
  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來,這一重大戰略持續引發關註。受此影響,業已舉辦三屆的“中國社會管理論壇”今年更名為“中國社會治理論壇”,以“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為主題,於5月18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社會體制改革遠遠滯後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勢在必行
  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思想體現在社會建設上,就是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咨詢委員會顧問李金華在論壇致辭中作如上表述。
  李金華特別強調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意義,“對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強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合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魏禮群則認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國家現代化客觀進程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魏禮群指出,從全局看,當下中國社會領域改革面臨三大課題,一是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一些老問題亟待繼續解決;二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些新矛盾、新問題不斷積累、激化,必須抓緊“消化”;三是網絡社會和現代化事業迅速發展,向社會治理和建設提出更多的新課題,也需要積極應對。
  基於此,魏禮群認為,加快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推進國家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勢在必行,意義重大,不僅是適應中國現代化發展形勢的需要,也是對今後現代化總體進程中面臨的種種嚴峻矛盾和挑戰的主動應對。
  “由於我國社會體制改革遠遠滯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向市場放權,也要向社會放權,不僅要解放生產力,還要解放社會福利。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肯定還會遇到更大的艱難險阻,深化改革難,但不改革更難。”李金華說。
  絕非對現行社會基本制度改弦易轍 要處理好維穩維權關係
  談及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緊要性,魏禮群強調,“總的看來,現行社會體制的基本情況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大體相適應的,這是一個基本判斷,也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基本出發點。”
  “也就是說,推進社會治理體制的創新,絕不是對現行社會基本制度的改弦易轍,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對中國自身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這一基本制度的優勢得到更好發揮。”魏禮群說。
  魏禮群用四個“最大”概括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基本要求,即要最大限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會和諧因素,“以確保中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那麼,該如何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呢?魏禮群認為,要抓好七個方面的“創新”,即要分別創新社會治理的理念、主體、方式、體系、制度、機制和能力。
  其中,在“創新社會治理理念”方面,魏禮群特別談道,要切實處理好維穩與維權的關係,“從人民內部矛盾和一般利益上講,維權是維穩的基礎,維穩的實質是維權,對涉及維權和維穩的問題,首先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
  而在“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方面,魏禮群強調,要健全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要建立通暢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要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還要改革信訪工作機制。
  工程複雜艱巨長期:需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
  多名與會嘉賓談道,將“社會管理”改為“社會治理”,由“管理”到“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涵義更深刻、內容更豐富、要求更明確。
  魏禮群對此指出,社會管理往往強調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管控,而社會治理更加突出黨委和政府主導下的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良性互動,更加突出民主、法治,重視運用協商民主、法制思維和民主、法治方式,更加突出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健全機制。
  在魏禮群看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需從多方面著力,特別應當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層自治、社會法制、全民德治五個關鍵環節。
  儘管提出諸多主張,身為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的魏禮群同時也指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推進國家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項極為複雜、艱巨、長期的系統工程。
  為實現這一重大戰略目標,魏禮群認為,需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既要從戰略上謀劃社會治理現代化,又要及時總結推廣地方社會治理創新的新鮮經驗。
  作為論壇致辭嘉賓,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蓬奇也秉持相似觀點,他認為應加強社會治理的頂層設計和底層設計。
  “社會治理頂層設計的核心在於社會結構。一個不合理或不完善的社會結構,會使得改革目標很難實現。”趙蓬奇說,政社結構、階層結構、城鄉結構和法治結構應是當下需要關註並下氣力理順的四組社會結構。
  “社會治理底層設計的重心在於基層設計和基層自治。”趙蓬奇說,當前基層自治還不完善,應進一步深化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行政職能與社會職能的分離。(完)  (原標題:中國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勢在必行 應處好維權維穩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znrdnwgfsgd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